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官方网站!!!
甘蔗所植保岗位科学家团队出席热带南亚热带昆虫资源与害虫防治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 分类:工作动态
- 作者:尹炯
- 来源:植保中心
- 发布时间:2018-11-22
甘蔗所植保岗位科学家团队出席热带南亚热带昆虫资源与害虫防治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 分类:工作动态
- 发布时间:2018-11-22 00:00
2018年11月16-19日,“热带南亚热带昆虫资源与害虫防治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勐腊召开。会议由云南省昆虫学会主办,福建省昆虫学会、广东省昆虫学会、广西昆虫学会、贵州省昆虫学会、海南省昆虫学会、湖南省昆虫学会和江西省昆虫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中国昆虫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协办,旨在为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昆虫资源的挖掘、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害虫综合治理和控制新技术应用,化学农药减量,绿色生态和大健康环境建设等研究、教学、推广和示范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进我国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绿色生态建设和昆虫学研究、教学、技术推广与示范的发展。来自中国南方八省昆虫学会80家单位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糖料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科学家团队黄应昆研究员、李文凤研究员等一行3人出席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上,主持人云南省昆虫学会理事长杨大荣研究员向全体参会人员介绍了出席会议的嘉宾和领导,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党委书记李宏伟、广东省昆虫学会理事长梁广文、云南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彭艳琼等领导先后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云南省昆虫学会副秘书长杨培宣读了云南省科协贺电。大会围绕“昆虫是地球上创建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资源”的主题,特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爱华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侯有明教授、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韩日畴研究员、河池学院邓维安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陈晓鸣研究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MARWA E.S. A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黄国华教授、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孙杨博士和贵州大学陈祥盛教授等昆虫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黄病毒糖基化修饰与宿主互作机制研究”、“椰扁甲啮小峰调控两种寄主免疫机制”、“蜜蜂狄氏瓦螨和病毒研究”、“蚱类昆虫分类学研究进展”、“角倍蚜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一种新型共生关系”、“芒果害虫调查”、“烟芽夜蛾囊胞病毒3h株的致病性及其传播途径”、“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与机制研究”和“贵州省昆虫学研究新进展”等9个大会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大会设立了基础、农业、林业3个专题组,各专题组专家学者先后做了42个专题报告,交流了近年来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绿色生态建设和昆虫学研究、教学、技术推广与示范的经验与成果。其中,黄应昆研究员作了“甘蔗主要虫害发生危害动态与精准高效绿色防控技术”专题报告,从多种病虫危害给蔗糖业带来严峻灾害威胁、严重影响甘蔗生产主要虫害发生危害动态、精准高效绿色防控技术等3方面展开汇报,重点讲解了甘蔗螟虫、甘蔗赭色鸟喙象、蔗龟、甘蔗绵蚜、甘蔗粘虫等主要害虫发生危害动态,详细分析了新常态——甘蔗害虫治理策略、精准高效绿色防控技术融合与应用,为甘蔗主要虫害精准高效绿色防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大会评选并表彰了青年昆虫科学工作者优秀论文报告奖,一等奖3名,二等奖9名,颁发了证书和奖励。会议举办了“云南省昆虫学会第五届昆虫摄影展”,进行了评选和表彰。
通过参加本次会议,增进了与省内外昆虫学领域专家、同行的交流和沟通,对近年来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绿色生态建设和昆虫学研究、教学、技术推广与示范的经验与成果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对下一步更好的开展甘蔗害虫研究工作、拓展及创新研发思路和增强与同行间的合作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审核人:应雄美)
-
国家糖料产业体系开远综合试验站蔡青研究员一行调研勐海、澜沧、元江、新平蔗区
根据国家糖料产业体系开远综合试验站重点任务内容,为进一步了解试验站四个辐射县(勐海、澜沧、元江、新平)2017年示范品种的田间表现,充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对甘蔗产业的支撑作用,2017年11月9-14日,开远综合试验站站长蔡青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一行4人深入勐海、澜沧、元江、新平蔗区实地调研了甘蔗新品种的展示与示范效果,分别在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澜沧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元江县经济作物工作站、新平县经济作物工作站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查看了云蔗08-1609、云蔗09-1601、粤糖43号、福农09-4095、桂糖40号、福农07-3206、柳城07-150等品种的田间表现,其中,云蔗08-1609在四个蔗区的表现较优。 期间,蔡青站长还详细了解了各辐射县甘蔗产业情况,并就2017年甘蔗产业经济调查问卷的开展情况作了部署,针对调查过程中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解答。最后,就年底开展示范品种产量和糖分数据的调查、收集做了进一步明确。
-
甘蔗所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参加国家甘蔗体系2016年年终总结会议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2016年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年终总结和考评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做好2016年度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的工作总结及人员考核工作,2017年2月18-23日,国家甘蔗体系2016年年终工作总结大会在广西南宁顺利召开,农业部和广西自治区相关领导莅临指导。 首席科学家陈如凯教授主持会议,体系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团队成员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下简称“云南甘蔗所”)岗位科学家张跃彬研究员、吴才文研究员、黄应昆研究员和开远试验站站长蔡青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一行4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期间,岗位科学家张跃彬研究员、吴才文研究员、黄应昆研究员和开远试验站站长蔡青研究员分别围绕2016年初各岗位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重点任务、产业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应急性技术服务、前瞻性研究任务及其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重点对各岗位的工作亮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在考评中,云南甘蔗所各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考核名次整体靠前,其中,张跃彬研究员和黄应昆研究员考核为优秀。另外,根据产业发展科技需要,会议还对2017年体系工作计划进行分组讨论,并就2017年跨体系合作、扶贫及创新驱动等工作进行了重点讨论。
-
国家甘蔗产业体系育种室“十三五”重点研究任务研讨会在昆明顺利召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农业部“转方式,调结构”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攻坚之年,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要求各研究室认真梳理甘蔗产业“十三五”需要优先解决的、事关体系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问题,形成“十三五”的重点任务。 2016年3月7-10日,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十三五”重点研究任务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简称“云南甘蔗所”)承办,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许莉萍教授主持,甘蔗所副所长、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科学家吴才文研究员一行4人参加了会议,并承担了会议的组织工作。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还指派了体系秘书、机械、栽培和植保研究室岗位专家和部分综合试验站站长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在全面总结育种研究室“十二五”取得的成绩和科学客观分析我国甘蔗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技术需要求的基础上对育种研究室“十三五”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研讨,形成了“适宜机械化的甘蔗新品种选育与技术创新”和“强宿根抗逆甘蔗种质创制与评价技术”等2项重点研究任务,任务拟通过技术创新、资源评价、抗旱、抗寒、抗病、养分利用和品种适应机械化等遗传特性研究,从种质、亲本和品种等关键技术上突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下一步育种研究室各岗位科学家及其团队成员将围绕重点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推进各项研究,为我国蔗糖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关键的品种技术支撑。
-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十三五”研究任务内容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甘蔗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科学规划“十三五”工作任务,切实发挥体系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2016年3月8-9日,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十三五”研究任务内容研讨会在昆明顺利召开。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广西甘蔗研究所黄诚华博士、福建农林大学高三基研究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张树珍研究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黄应昆研究员以及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孙东磊高级农艺师等5个岗位团队的岗位科学家或代表及其主要技术骨干7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同时还邀请了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云南德宏综合试验站张永港站长、广西柳城综合试验站卢文祥站长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当前我国不同生态蔗区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为害情况和存在问题、技术需求及防控思路、对策,结合甘蔗生产实际,探讨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形势与趋势,重点研讨了研究室“十三五”工作任务与考核指标。 研究室主任、广西甘蔗研究所黄诚华博士对会议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各位专家的热烈讨论,明确了研究室“十三五”研究方向和重点,要求大家围绕会议研讨内容,抓紧时间补充完善研究室“十三五”工作任务,并着手制定各团队“十三五”的重点任务和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等工作内容。
地址: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 电话:0871-65892704 传真:0873-7222489
版权所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滇公网安备 53250202000134号 滇ICP备11003733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