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官方网站!!!
甘蔗所遗传育种岗位科学家团队深入滇西南蔗区开展甘蔗品种调研及科技服务
- 分类:工作动态
- 作者:覃伟
- 来源:遗传育种中心
- 发布时间:2020-10-26
甘蔗所遗传育种岗位科学家团队深入滇西南蔗区开展甘蔗品种调研及科技服务
- 分类:工作动态
- 发布时间:2020-10-26 11:10
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是保证蔗糖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当前正值秋植甘蔗栽种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了解甘蔗新品种在蔗区的表现及指导甘蔗新品种在蔗区的布局,2020年10月19-25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下简称“甘蔗所”)、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吴才文研究员及开远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一行4人深入景谷、耿马、澜沧、孟连、勐海等蔗区开展蔗糖产业调研和新品种、新技术科技服务。
调研期间,吴才文研究员一行深入蔗区实地调研和指导甘蔗新品种及绿色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应用。为了充分发挥云蔗05-51生长快、抗旱性强的优势,吴才文研究员提出要把该品种布局在旱坡地种植不仅产量高还可有效降低后期倒伏,针对云蔗08-1609蔗茎大、有效茎多,苗期干旱可能发生黑穗病的问题,要把该品种布局在1300米以下的二台地及坝地栽培,加强苗期管理减少干旱发生不仅可有效防止或减少黑穗病的发生,种植行距加大到1.1-1.3米还可充分发挥单株和群体协调生长的优势,增产增糖效果将更为显著。
为了培育更多更好的优良品种,近年来甘蔗所育种团队以品种选育为核心,不断调整育种思路,大力开展含新型野生种血缘的甘蔗优良亲本创新,对甘蔗亲本、组合开展高效评价,筛选出了一批产量和糖分皆有较大突破的创新性甘蔗品系,调查发现云蔗15-505、云蔗14-1083、云蔗14-1010、云瑞14-599、云瑞14-658等品种在产量、田间锤度和抗性等方面皆有较大突破,多数品系10月底田间锤度高达20%以上,高者达22.5%,同期较对照高2-4%(绝对值),这些品种的育成将为云南和全国的甘蔗品种改良与推广提供了新的种源。
期间,吴才文研究员一行还深入到种植大户、乡村振兴服务点、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开远综合试验站辐射县、良种良法示范展示基地和甘蔗所澜沧试验基地进行了调查和调研,对甘蔗秋冬植品种繁殖、后期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根据不同品种的种性,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蔗区布局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图1 对种植大户进行调研
图2 耿马甘蔗新品种种性考察与布局指导
图3 澜沧上允甘蔗新品种种性考察与布局指导
图4 田间试验调查
-
国家糖料产业体系开远综合试验站蔡青研究员一行调研勐海、澜沧、元江、新平蔗区
根据国家糖料产业体系开远综合试验站重点任务内容,为进一步了解试验站四个辐射县(勐海、澜沧、元江、新平)2017年示范品种的田间表现,充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对甘蔗产业的支撑作用,2017年11月9-14日,开远综合试验站站长蔡青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一行4人深入勐海、澜沧、元江、新平蔗区实地调研了甘蔗新品种的展示与示范效果,分别在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澜沧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元江县经济作物工作站、新平县经济作物工作站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查看了云蔗08-1609、云蔗09-1601、粤糖43号、福农09-4095、桂糖40号、福农07-3206、柳城07-150等品种的田间表现,其中,云蔗08-1609在四个蔗区的表现较优。 期间,蔡青站长还详细了解了各辐射县甘蔗产业情况,并就2017年甘蔗产业经济调查问卷的开展情况作了部署,针对调查过程中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解答。最后,就年底开展示范品种产量和糖分数据的调查、收集做了进一步明确。
-
甘蔗所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参加国家甘蔗体系2016年年终总结会议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2016年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年终总结和考评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做好2016年度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的工作总结及人员考核工作,2017年2月18-23日,国家甘蔗体系2016年年终工作总结大会在广西南宁顺利召开,农业部和广西自治区相关领导莅临指导。 首席科学家陈如凯教授主持会议,体系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团队成员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下简称“云南甘蔗所”)岗位科学家张跃彬研究员、吴才文研究员、黄应昆研究员和开远试验站站长蔡青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一行4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期间,岗位科学家张跃彬研究员、吴才文研究员、黄应昆研究员和开远试验站站长蔡青研究员分别围绕2016年初各岗位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重点任务、产业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应急性技术服务、前瞻性研究任务及其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重点对各岗位的工作亮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在考评中,云南甘蔗所各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考核名次整体靠前,其中,张跃彬研究员和黄应昆研究员考核为优秀。另外,根据产业发展科技需要,会议还对2017年体系工作计划进行分组讨论,并就2017年跨体系合作、扶贫及创新驱动等工作进行了重点讨论。
-
国家甘蔗产业体系育种室“十三五”重点研究任务研讨会在昆明顺利召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农业部“转方式,调结构”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攻坚之年,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要求各研究室认真梳理甘蔗产业“十三五”需要优先解决的、事关体系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问题,形成“十三五”的重点任务。 2016年3月7-10日,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十三五”重点研究任务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简称“云南甘蔗所”)承办,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许莉萍教授主持,甘蔗所副所长、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科学家吴才文研究员一行4人参加了会议,并承担了会议的组织工作。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还指派了体系秘书、机械、栽培和植保研究室岗位专家和部分综合试验站站长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在全面总结育种研究室“十二五”取得的成绩和科学客观分析我国甘蔗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技术需要求的基础上对育种研究室“十三五”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研讨,形成了“适宜机械化的甘蔗新品种选育与技术创新”和“强宿根抗逆甘蔗种质创制与评价技术”等2项重点研究任务,任务拟通过技术创新、资源评价、抗旱、抗寒、抗病、养分利用和品种适应机械化等遗传特性研究,从种质、亲本和品种等关键技术上突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下一步育种研究室各岗位科学家及其团队成员将围绕重点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推进各项研究,为我国蔗糖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关键的品种技术支撑。
-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十三五”研究任务内容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甘蔗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科学规划“十三五”工作任务,切实发挥体系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2016年3月8-9日,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十三五”研究任务内容研讨会在昆明顺利召开。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广西甘蔗研究所黄诚华博士、福建农林大学高三基研究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张树珍研究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黄应昆研究员以及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孙东磊高级农艺师等5个岗位团队的岗位科学家或代表及其主要技术骨干7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同时还邀请了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云南德宏综合试验站张永港站长、广西柳城综合试验站卢文祥站长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当前我国不同生态蔗区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为害情况和存在问题、技术需求及防控思路、对策,结合甘蔗生产实际,探讨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形势与趋势,重点研讨了研究室“十三五”工作任务与考核指标。 研究室主任、广西甘蔗研究所黄诚华博士对会议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各位专家的热烈讨论,明确了研究室“十三五”研究方向和重点,要求大家围绕会议研讨内容,抓紧时间补充完善研究室“十三五”工作任务,并着手制定各团队“十三五”的重点任务和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等工作内容。
地址: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 电话:0871-65892704 传真:0873-7222489
版权所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滇公网安备 53250202000134号 滇ICP备11003733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