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官方网站!!!
甘蔗所植保岗位科学家团队深入临沧南华公司蔗区 开展病虫害发生危害与防控效果调查及技术指导
- 分类:工作动态
- 作者:王长秘
- 来源:植保中心
- 发布时间:2020-12-07
甘蔗所植保岗位科学家团队深入临沧南华公司蔗区 开展病虫害发生危害与防控效果调查及技术指导
- 分类:工作动态
- 发布时间:2020-12-07 11:12
为降低暴发流行灾害性甘蔗病虫给蔗农和企业造成的损失,临沧南华公司2020年组织开展植保无人机23.33万亩“二次防控”统防统治工作。为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临沧南华公司蔗区病虫发生危害动态和“病虫二次防控”整体效果,全面推进和切实做好甘蔗病虫全程精准防控工作。2020年12月1至12月7日,临沧南华公司和云南紫辰农业公司邀请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临沧市植保站、临沧市甘蔗站等有关单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对甘蔗病虫害二次联防进行效果调查验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科学家团队黄应昆研究员等一行3人应邀请参加甘蔗病虫二次联防效果调查验收。
二次联防效果调查验收由临沧南华糖业公司和云南紫辰农业发展公司组织并主持,成立了以戴光伟总经理为组长的验收领导小组,并邀请省市县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专家组由黄应昆研究员任组长,临沧市植保站站长杨子林高级农艺师和临沧市甘蔗站副站长董有波高级农艺师任副组长。在验收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下,专家组分3组以面上巡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方式分别深入各公司防控区域田间地头,实地查看防控效果,现场精心选取调查点对二次联防整体效果进行细致调查,现场测产测糖,采集联防效果相关数据。在验收领导小组和黄应昆研究员精心组织和指导下,专家组经过5天紧张有序的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病虫二次联防效果实地数据采集及分析评价工作,准确把握了临沧南华糖业公司蔗区病虫害发生危害动态和病虫二次联防整体效果。验收总结会上,黄应昆研究员代表专家组对病虫二次联防验收进行了全面总结,各方对病虫二次联防效果及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专家组认为,临沧南华公司采用植保无人机甘蔗病虫害二次联防具有超低量施药、作业效率高等优点,有效解决了高杆作物后期喷施困难、劳动力紧张和作业效率低的问题,成功探索了植保无人机在甘蔗扶贫产业上规模化运用的现代组织模式。在国内甘蔗上连续三年大面积且成功应用新植保模式无人机飞防,为有效防控甘蔗病虫害成功开辟了一条经济高效、环保安全新途径,切实加快了甘蔗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机械化智能化进程,对有效降低暴发流行灾害性甘蔗病虫给蔗农和企业造成的损失,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具有极为明显的效果,对实现甘蔗病虫全程精准防控,甘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食糖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专家建议:注重病虫监测,精准诊断定位,分区分类、虫病兼顾防控,早计划早安排,科学规划病虫二次联防;强化飞防作业人员技能水平熟练度提升培训和规范操作,对无人机喷施农药防治甘蔗病虫害技术进一步总结提练,使其全程技术精准化、系统化、标准化、智能化,为全面推广应用无人机喷施农药防治甘蔗病虫害常态化提供成熟的“人、药、械”全程技术支撑;加大无人机喷施农药防治甘蔗病虫害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植保无人机在甘蔗病虫害二次联防优势,扩大应用面,提高甘蔗病虫害整体防控效果,增强减灾防灾能力,促进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间,岗位科学家对后期条螟、白螟、梢腐病、褐条病等重要病虫诊断识别与精准防控进行现场交流和培训指导5期次,培训农技人员和蔗农100余人次。
(图1 测产测糖)
(图2 防控效果评价与现场交流)
(图3 专家评审验收)
-
国家糖料产业体系开远综合试验站蔡青研究员一行调研勐海、澜沧、元江、新平蔗区
根据国家糖料产业体系开远综合试验站重点任务内容,为进一步了解试验站四个辐射县(勐海、澜沧、元江、新平)2017年示范品种的田间表现,充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对甘蔗产业的支撑作用,2017年11月9-14日,开远综合试验站站长蔡青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一行4人深入勐海、澜沧、元江、新平蔗区实地调研了甘蔗新品种的展示与示范效果,分别在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澜沧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元江县经济作物工作站、新平县经济作物工作站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查看了云蔗08-1609、云蔗09-1601、粤糖43号、福农09-4095、桂糖40号、福农07-3206、柳城07-150等品种的田间表现,其中,云蔗08-1609在四个蔗区的表现较优。 期间,蔡青站长还详细了解了各辐射县甘蔗产业情况,并就2017年甘蔗产业经济调查问卷的开展情况作了部署,针对调查过程中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解答。最后,就年底开展示范品种产量和糖分数据的调查、收集做了进一步明确。
-
甘蔗所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参加国家甘蔗体系2016年年终总结会议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2016年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年终总结和考评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做好2016年度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的工作总结及人员考核工作,2017年2月18-23日,国家甘蔗体系2016年年终工作总结大会在广西南宁顺利召开,农业部和广西自治区相关领导莅临指导。 首席科学家陈如凯教授主持会议,体系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团队成员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下简称“云南甘蔗所”)岗位科学家张跃彬研究员、吴才文研究员、黄应昆研究员和开远试验站站长蔡青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一行4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期间,岗位科学家张跃彬研究员、吴才文研究员、黄应昆研究员和开远试验站站长蔡青研究员分别围绕2016年初各岗位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重点任务、产业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应急性技术服务、前瞻性研究任务及其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重点对各岗位的工作亮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在考评中,云南甘蔗所各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考核名次整体靠前,其中,张跃彬研究员和黄应昆研究员考核为优秀。另外,根据产业发展科技需要,会议还对2017年体系工作计划进行分组讨论,并就2017年跨体系合作、扶贫及创新驱动等工作进行了重点讨论。
-
国家甘蔗产业体系育种室“十三五”重点研究任务研讨会在昆明顺利召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农业部“转方式,调结构”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攻坚之年,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要求各研究室认真梳理甘蔗产业“十三五”需要优先解决的、事关体系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问题,形成“十三五”的重点任务。 2016年3月7-10日,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十三五”重点研究任务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简称“云南甘蔗所”)承办,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许莉萍教授主持,甘蔗所副所长、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科学家吴才文研究员一行4人参加了会议,并承担了会议的组织工作。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还指派了体系秘书、机械、栽培和植保研究室岗位专家和部分综合试验站站长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在全面总结育种研究室“十二五”取得的成绩和科学客观分析我国甘蔗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技术需要求的基础上对育种研究室“十三五”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研讨,形成了“适宜机械化的甘蔗新品种选育与技术创新”和“强宿根抗逆甘蔗种质创制与评价技术”等2项重点研究任务,任务拟通过技术创新、资源评价、抗旱、抗寒、抗病、养分利用和品种适应机械化等遗传特性研究,从种质、亲本和品种等关键技术上突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下一步育种研究室各岗位科学家及其团队成员将围绕重点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推进各项研究,为我国蔗糖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关键的品种技术支撑。
-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十三五”研究任务内容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甘蔗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科学规划“十三五”工作任务,切实发挥体系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2016年3月8-9日,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十三五”研究任务内容研讨会在昆明顺利召开。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广西甘蔗研究所黄诚华博士、福建农林大学高三基研究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张树珍研究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黄应昆研究员以及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孙东磊高级农艺师等5个岗位团队的岗位科学家或代表及其主要技术骨干7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同时还邀请了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云南德宏综合试验站张永港站长、广西柳城综合试验站卢文祥站长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当前我国不同生态蔗区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为害情况和存在问题、技术需求及防控思路、对策,结合甘蔗生产实际,探讨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形势与趋势,重点研讨了研究室“十三五”工作任务与考核指标。 研究室主任、广西甘蔗研究所黄诚华博士对会议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各位专家的热烈讨论,明确了研究室“十三五”研究方向和重点,要求大家围绕会议研讨内容,抓紧时间补充完善研究室“十三五”工作任务,并着手制定各团队“十三五”的重点任务和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等工作内容。
地址: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 电话:0871-65892704 传真:0873-7222489
版权所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滇公网安备 53250202000134号 滇ICP备11003733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昆明